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7-19
如果要用一个词形容非洲,贫穷、狂野、奔放,估计会在很多人的脑海中蹦闪出来。
而对于到过非洲的人来说,“机遇”或许才是他们的关键词——这里是经商、创业的热土,是希望的田野。用一个浙商的话来讲,感觉在非洲,做什么都容易赚到钱,而且自然风光又好,简直就是“天堂”。
钱江晚报联合浙江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推出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型采访活动,第三站就选择了非洲。考察组成员走进了埃塞俄比亚和津巴布韦,在这两个国家里,我们处处都能感受到中国元素和中国情结。埃塞俄比亚的“Copy China”、津巴布韦的“Look East”,似乎是他们从官方到民间的普遍共识。
我们实地探访了浙商在埃塞俄比亚和津巴韦布投资的一些项目和企业。当年背井离乡、漂洋过海勇闯非洲的浙商们,通过多年艰苦创业,如今已经在非洲大地辟出了一片新天地。
丽水小伙非洲办起服装厂
一年销量超亿元
6月的埃塞俄比亚,凉爽宜人,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白天气温也就10多摄氏度。在这座城市,目之所及,很多都跟中国有关,比如雄伟的建筑、城市轻轨以及路上跑的大巴等。东方工业园,位于亚的斯亚贝巴东南角,距离市中心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这里入驻的大多是中国人开办的企业。老家丽水的邹海波在这里有一家服装厂,以批发生意为主。
当地时间6月22日,我们走进他的工厂,看到的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缝纫机的声音此起彼伏。邹海波不时凑过去,用当地土语跟黑人员工交流着什么。“刚接到2万件的T恤订单,客户那边催得紧,明天就要交货。”他笑着说。
邹海波今年才31岁,不过他在埃塞俄比亚打拼却已有10个年头了。他说,父母以前在义乌小商品城做服装贸易,自己也经常过去帮忙。他们的客户中,有个埃塞俄比亚人,跟他交情不错。2008年,邹海波考进了杭州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学的是计算机专业。“感觉自己不是读书的料,第二年就没再读了。”在黑人朋友的介绍下,2009年,他去埃塞俄比亚考察,并留在当地做起了服装贸易。
“后来有点积蓄后,就决定办厂了。”邹海波说,工厂能享受5年减免所得税的优惠。更重要的是,人工成本相当便宜。“普通黑人员工,一个月工资60到80美元。”看到我们疑惑的眼神,他赶紧又补了一句,“这个工种,这样的薪资水平在当地不算低了。”
服装厂目前有中国员工40人,埃塞俄比亚当地员工近千人。生产的“海波”牌服装在当地卖得相当好。“年销量在1亿到2亿人民币。”生意越做越大,邹海波把家人都接到了埃塞俄比亚。他曾在义乌给父亲打工,如今父亲成了他的助手,帮忙打点生意。他的小孩也进了当地的国际学校念幼儿园。
邹海波还准备扩大生产。他把我们带到了工业区里一个在建厂房参观。“就快建好了。”邹海波说,原先的厂房是租的,这块地是他自己买的。“比原先的厂房大很多,等建好后,生产规模至少可以再扩大三分之一,员工增加到1500人左右。”
金华老板办的纸厂
高档纸巾卖到5元一包
原木纸业,也是浙商在埃塞俄比亚办的一家企业,老板是金华人。在厂区大门口,看到这几个中文大字,我们顿时倍感亲切。
这家公司进入非洲的时间不长,但从考察到落实项目到开工,却非常快。公司总经理金康说,2016年10月,董事长带人过来考察,12月份就拿了地,去年3月动工,今年4月份就开机生产了。一期投资了1个亿,组建了一条日产35吨的生产线。“主要还是觉得市场前景好。”工厂以机械化操作为主,员工倒不多,中国员工加埃塞俄比亚当地员工,总共也就100多人。
在生产车间,金康边走边介绍,这整套造纸设备都是从中国进口的,是当前最先进的。让我们感到诧异的是,董事长和金康的本业都不是造纸的,而是在国内做房地产的。
“这跨界跨得有点大啊。”我们脱口而出。
“要是在国内,我们肯定不敢尝试。”金康笑笑说,中国国内造纸这行竞争非常激烈了。但是在这里,商机无限。因为非洲大多数国家,现在什么都缺,是典型的卖方市场。“我们是埃塞俄比亚规模最大的生活用纸生产商,产品也主要在当地销售。这个国家1亿多人口,市场潜力巨大。公司还预留了一条生产线的位置。”
“我们也能享受各种优惠政策,且水电费又低,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金康说,这里的电费差不多只要人民币1毛多一度。
厂区办公室里放着各个品种的成品,标有不同品牌名称。其中最贵的品牌是Viva,外包装非常精致,一个标准的盒抽,要卖人民币5元一包,但依然很俏。在埃塞俄比亚工作的一名中国导游,看到“Viva”品牌的纸巾,露出了惊讶和自豪的表情:“这个牌子我也用过,没想到是我们中国企业造的。”
浙商办的铬铁合金厂
产业链不断延伸
距离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3个半小时的车程,就到了奎鲁市。在奎鲁工业园,有一家中国人办的冶炼厂“津安铬铁合金有限公司”,是津巴布韦浙江商会的成员单位。这家公司是津巴布韦主要的铬铁生产商,在政商界都有着不小的名气。走进公司大门,“合作、和谐、共赢”六个字非常醒目。工人们正忙碌着,冶炼炉的火烧得格外地旺。越往里走,越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热浪。
公司总经理周学恭介绍说,他们之前在国内也是做矿石冶炼的,2012年带了30个人,来到津巴布韦组建了这家公司,看中的正是这里丰富的铬矿资源——铬铁矿在中国属稀缺资源,而津巴布韦铬的原矿储备世界第二。津巴布韦政府禁止原矿直接出口,大力倡导将铬矿加工成铬铁合金再出口。出口创汇,政府还会给予奖励。
从冶炼厂开始,短短6年时间,津安已在津巴布韦布局了5家不同类型的工厂,另外为选矿厂、氧气厂、石灰厂、洗渣厂,围绕冶炼的产业链越来越全。其实,有些厂刚开始并不是他们想建的,“实在是当地的配套产业跟不上”。比如,冶炼需要高纯度氧气,可是当地的供应完全满足不了需求,而且价格也非常高。
津安的目标是成为津巴布韦最大的铬铁生产企业,他们的产业链还在进一步延伸中,目前正在计划建设年产2万吨石墨电极厂、年产1.5万吨镁砖厂等与冶炼相关的配套项目,“这些耗材津巴布韦全部需要进口,如果建成,在当地的市场前景不容小觑。”周学恭说,现在津巴布韦逐步开放投资政策,投资环境日趋平稳,国内已有企业对这些配套项目抛出了橄榄枝,他们也希望通过合作把这些项目尽快做起来。
新闻+
浙商在非投资逾30亿美元
来自省商务厅数据显示,去年我省对非贸易额257.3亿美元,占全国对非贸易额的15.2%。浙江从非洲进口39.8亿美元,同比增长77.1%。
与此同时,浙江对非投资迅猛发展。截至2017年底,浙江累计对非投资额达30.8亿美元。经商务厅核准或备案的在非浙商企业达525家,已形成以批发零售业、建筑业、采矿业、制造业为主的产业投资布局,投资领域不断扩展。
相关人士表示,在非洲开展经贸合作存在一定的挑战,当地存在基础设施亟需改进,营商环境有待优化,部分国家政局不稳等问题。但是,机遇大于挑战:非洲市场庞大,资源极其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