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3-26
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积极响应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号召,针对当前服装行业复工现状,迅速组织六路调研组,于3月16日至23日,赶赴全省各市、县(区)、乡镇、企业、商协会,开展以坚持深入车间,深入班组,尽心尽力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收集汇总企业反应自身解决不了的困难和问题,并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坚持与企业家见面,与基层员工见面,与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等三见面;坚持“防控、复工”两手抓,两手硬;坚持保证安全生产、快速复市 “四个坚持”为核心的复工复产情况大调研。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推进情况,向行业企业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代表行业送温暖、送信心、送信息、送支持、送鼓励,调查了解企业难以自行解决的困难、问题和诉求,提振复工复产的信心和决心。总体调研情况如下:
一、调研总体情况
本次调研走访了109家企事业单位和机构(以下称“样本单位”),涵盖6处产业集聚区、3处服装特色园区、1家商会、3家专业市场、96家企业。包括纺织、印染、服装生产、代加工、自主品牌、设计、工贸一体、贸易、供应链、代理商、电商、服务咨询、零售等共13个类别。覆盖内销和外贸,销售模式涉及线下的批发、代理、零售和线上的传统电商、以短视频、直播、微店为代表的“新电商”等。
省服协发布河南省服装行业复工复产调研情况报告
经对调研的单位汇总得出:全省服装行业企业是从2月末开始复工的,截止3月23日,总复工率为80%,恢复产能近90%。据所调研的企业反映,已有13425名员工上岗复工,各类生产用厂房43.5万平方米。受疫情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二、行业复工特点
1、地方党委政府重视服装产业,加快了产业复工进度。在调研的市、县(区)、乡(镇)中,26%的党委政府自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开始,便迅速实施工作重心转换,在着眼当地疫情防控的同时,提前布局复工复产工作。他们采取积极措施促进企业开工,帮助企业招工,积极就近安置受疫情困扰的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充分发挥服装行业劳动密集型先进制造业的特点,有效提供稳定就业岗位,解决劳动力安置问题,快速推动复工复产,抢人力资源、抢发展时间。如光山县,在疫情向好后,出现大批返乡人员无法返回原务工地的劳动力闲置现象。服装企业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及时组织招工,吸纳劳动力,既有效破解了“招工难”问题,又加快缓解了劳动力闲置的困扰。从而,使当地政府对服装产业的认识有了明显升华,对发展本地服装产业加大了力度,坚定了信心,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服装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省服协发布河南省服装行业复工复产调研情况报告
调研发现,凡地方党委政府重视服装发展的,其促进复工复产的措施力度就大,企业复工复产推进就会迅速、高效。比如,潢川县实行的乡村、镇、局委包干制度等政策措施,明确将当地的服装产业纳入其中,把逾4万未外出务工的人员分流出一部分,通过“533稳岗奖励”等方式鼓励他们进入服装企业就业,保障服装企业有充沛的劳动力和复工动力;西平县积极研究各地相关扶持政策,对本地毛衫产业推出“封盘下乡”举措,调动受疫情困扰的返乡工人的积极性,并且加大资金扶持,让本地区服装产业实现快速复工复产,使企业平均用工规模较去年同期扩大10%至30%;但是,周口市某地,党委政府发展服装产业思路不清,方向不明,听之任之,无所作为,服装企业复工复产进展缓慢。
2、疫情防控绷紧弦,复产复工未放松。调研的样本单位中,能够自觉落实防控措施的达100%。各单位依照自身实际情况,为员工配发防疫用品,储备防疫物资,设置出入口防控检查点,外地返岗员工执行隔离后上班、分批次用餐、加大工位间距、办公区域定时消毒等制度,保障了复工复产工作稳步推进,未出现因复工复产发生新的疫情传播。
3、企业主动探索新营销路径,“新电商”成为首选,发展势头强劲。在调研的96家企业中,近90%的企业采取了多种模式经营、多种渠道销售。一是在疫情期间迅速转产防疫用品,或者快速回归卫材主营业务;二是将销售范围由外贸转为内销,并开辟线上销售渠道;三是在传统电商的基础上,试水以直播、微直播、短视频等形式的“新电商”模式,其中郑州地区的部分自主品牌类企业,通过“新电商”使营业额逆势上扬,如“逸阳”、“娅丽达”电商板块较同期营业额上涨30%,其他多数企业尚处在探索新零售模式的过程之中。
省服协发布河南省服装行业复工复产调研情况报告
在疫情爆发之前,服装行业“新电商”与传统电商的竞争就已处于白热化阶段。“新电商”是指以直播、短视频、微店等形式,能够在社群、粉丝群体之间精准传播的新兴电商模式。与以图片、评论为特点的传统电商不同,“新电商”更注重于动态视频展示、主播产品介绍、社群体验交流,是一种情境式的社群经济。一批直播平台、短时频平台、微商城、小程序等线上产品正在成为“新电商”的载体。疫情之下,服装行业的“新电商”表现尤为突出,发展势头强劲,线上体验、线下购买正在成为一部分批发、代理商、零售企业的销售新模式。调研获悉,全省各地的自主品牌、电商类企业,均在招兵买马,进一步探索“新电商”的运营方式。
4、疫情期间优惠政策落实有喜有忧。在样本单位中,集中反映“稳岗补贴”、水电费打折、社保及税费缓交等疫情期间的优惠政策已切实享受到,为企业节省了财务成本。但也有一些地方复工政策滞后,不接地气,落实效果甚微。一是企业申请、报批优惠政策手续繁杂,管委会、办事处不作为、乱作为,影响企业正常复工复产。二是政策补贴大多倾斜至防疫、民生企业,一部分服装企业早已申请但至今未收到批复。三是银行对贷款的批复依然保守,在样本单位中,不少企业出现资金缺口,但贷款无法按时批复,企业资金压力较大。
5、企业类型不同,复产复工情况冰火两重天。大型园区、“规上”企业抗冲击能力强,受疫情影响不大,小微企业是这次疫情的受害者;提前布局多种渠道、试水新兴事物的企业生存能力较强,而思维固化、坚持传统的企业难以抵御疫情的冲击。疫情之下,大型产业园区、纺织、印染、服装生产、代加工、自主品牌、工贸一体企业仍在持续招工、引进生产设备、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中型企业通过各种措施,能够维持复工后的正常运营,但受到订单、资金等压力;大部分小微企业至今未复工,企业家对未来发展持悲观态度。贸易、供应链类企业由于资金、订单、库存、国内外疫情的形势变化等因素出现少量裁员;传统电商类企业面临较大生存压力,普遍进行裁员,但“新电商”类企业普遍扩大规模,培育运营团队;批发、代理商、零售、服务咨询类企业以及专业市场因疫情导致其经营场所至今未完全放开,未能全面复工复市。
6、产业链协同复工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产业链上下游之间存在阶段性堵点,但不会持续。样本单位普遍反映存在订单、原材料、物流、专业市场、线下销售,消费需求等困扰问题。这是由于疫情前期全面停工停产,现在又加快复工复产而形成的全国性全产业链恢复的阶段性问题,但不会持续。
7、行业正处于新老企业家迭代阶段。调研的样本单位中,不乏一些“二代”企业家接手的企业和“90后”企业家。他们充满活力,以创新力强、时尚度高、探索新模式速度快、适应市场迅速,更替了一批观念落后、缺乏活力、墨守成规的企业。但这些年轻企业家在疫情之下,表现出经验缺乏、盲目跟风的情况。
8、外贸形势随国外疫情蔓延日趋严峻。随着疫情在国外蔓延,外向型企业面临较大压力。在订单方面,来自美国、欧洲的订单被部分取消,欧洲地区的订单量较同期出现下降,企业在完成第一、二季度的订单生产后,后续订单数量不明朗。然而,来自日本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订单则较为稳定。目前,企业因对外贸形势难以准确判断,已经影响下半年企业生产计划,接单、招工和添置设备的意愿较为保守,并逐步开始寻求内销订单以减轻经营压力。一些企业出现了因疫情期间停工停产而导致的外贸订单索赔问题,值得行业关注。
9、外出务工人员工作意愿有所转变。疫情在春节期间爆发,把河南许多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困在了家乡。根据大数据显示,仅潢川县一地就有外出务工人员17.3万人,截止3月21日,仍有4万多人未能外出务工。然而,潢川县、息县、光山县、淮滨县、西平县内的本地服装企业员工平均返岗率却达到120%。分析认为:这是由于信阳市、驻马店市是劳动力资源输出地,也是这次疫情省内较为严重的地区。疫情管控使得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延迟外出,加之近期当地政府一系列招工举措令他们切实体验到来自家乡的关怀和家庭的温暖,从而改变了他们的工作意愿,愿意留在家乡务工就业。这些情况在劳动力输出地周口、商丘等市也有所体现。此外,有30%的外出务工返乡人员未能按时返回南方务工,中小学延迟开学是重要原因。
三、复工复产措施与经验
1、众多地区打造服装主导产业的规划清晰,决心坚定。服装产业现已被许多市县区纳入主导产业,对当地稳定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保障民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信阳市的淮滨县、潢川县、息县、光山县,新乡市的经济开发区、长垣市,周口市的商水县、太康县、鹿邑县,驻马店市的西平县、商丘市的睢阳区等市县区。这些地区的党委政府对发展服装产业有坚定的决心和清晰的规划。在调研这些地区的服装企业复工复产情况时,被调研的生产型企业平均复工率达97%,其中,西平县平均员工返岗率高达106.25%,有些企业的员工返岗率高达130%。这说明,当地政府通过发展服装产业,能够极大提升就业率,有效抵御疫情对就业、经济、民生的冲击。
省服协发布河南省服装行业复工复产调研情况报告
2、优惠政策包干落实,留住产业工人。潢川县利用大数据技术,摸清县域外出务工人员和留守人员底数及分布的乡镇,时刻掌握外出务工人员的动态流向。同时,实行乡、镇、村、局委包干制度,推行“533稳岗奖励”。光山县采取多种形式开发劳动力资源,思路清晰,深入实际,从县到乡镇再到村,政府人员分工包干,统计返乡务工劳动力,并根据不同的工种进行分类,同时,向全社会发布企业用工信息,实现劳动力就业与企业用工需求的直接匹配。
3、企业管理规范化、体系化、科学化。河南阿尔本制衣有限公司在商水县、西平县、息县均有工厂,公司自主研发的“自动识别管理系统”能够大幅提高企业管理和生产效率,加上人性化的人员管理体系、科学合理的生产流程,共同构成阿尔本核心竞争力和技术、管理理念输出的基础。
四、趋势展望与建议
1.大危机下存在大机遇,服装行业消费爆发正在酝酿。疫情加剧了行业洗牌的阵痛,提前淘汰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快速适应和生存的企业。本次疫情虽然对服装行业造成了较大冲击,但多数企业家仍然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服装产业的特质就是刚性需求,有低谷就必然有高潮,回顾2004年“后非典”和2010年“后次贷危机”的一段时期内,服装行业遭受较大冲击后,快速触底反弹,出现爆发增长,带来行业变革和升级。因此,服装作为人们日常刚性需求的消费品,在复工复产正日趋向好的“后疫情”时期,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需求终将会在短期内呈现爆发性释放,这将持续引领新的行业风向,带来新增长极,成为服装行业、企业的新机遇。
2.复工复产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共同努力。在调研过程中,企业家普遍表示,政府主管部门落实中央政策动作要快,力度要大,思想要进一步解放,用大发展眼光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出台符合地方产业发展特征的配套政策,支持到“点”上,切忌出台“马后炮”式的政策,比如郑州市某区防控抓的很紧,复工不疼不痒,导致企业复工复产进展落后于许多县区。思想观念决定发展速度,要抓住“后疫情”时代的机遇,改变对服装产业的认识,重新评估服装产业对社会民生、经济发展的贡献,学习沿海地区发展服装产业先进经验,适时推出我省《服装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推动重点地区大力发展服装产业。要留住产业工人,实现就近就业,避免人力资源流失。受疫情影响,省内仍然有数量可观的成熟服装产业工人未能外出务工。政府、行业、企业要形成合力,把他们留在家乡,成为河南服装产业工人的中坚力量,真正发挥出河南的劳动力资源优势。避免嘉兴、义乌等地抢抓先机,包飞机、包高铁、包大巴到处“抢人、接人”的现象在我省发生。
4、疫情防控工作仍不能松懈。当前,即使疫情向好,也一定要做好防控工作,坚持到最后胜利。服装行业是劳动密集型先进制造业,企业要做好日常监测,“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合理确定针对性防控措施。尤其是外贸企业要警惕输入性病例。做好国外来访人员的防疫防控工作,严防疫情跨境传播。
5、防疫用品国内市场已饱和。“口罩”和“防护服”成为近段时间的关键词,也是一些企业想要转产转型的方向之一。经调研,目前防疫物资的国内市场容量已经饱和,相关职能机构已开始回收市场上的防疫用品作为战略储备。疫情期间已转型生产防疫物资的大型企业,也逐步停止生产此类产品,产业回归其本身业务范围。
6、建议企业理性转型,规避“新电商”模式可能出现的野蛮生长。河南的服装行业电商发展长期滞后,但在电商发达的广州,服装电商从业者河南人居多,可以利用这部分人口红利,创造河南“新电商”发展契机。在“后疫情”时期,多数企业开始积极开拓电商板块,探索运营模式。“新电商”发展将成为未来河南服装行业发展、企业盈利的助推器。就当前形势来看,对“新电商”模式的探索还在持续中,主播、培训人员的质量良莠不齐,存在野蛮发展的可能。政府要将相关政策前移,引导、规范“新电商”发展。比如广州市商务局近日就出台来了《广州市直播电商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明确表示,推进实施“个十百千万”工程:构建1批直播电商产业集聚区、扶持10家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头部直播机构、培育100家有影响力的MCN(多频道网络产品)机构、孵化1000个网红品牌、培育10000名带货达人。我省各地党委政府应及时学习借鉴广州的创新意识和举措。行业协会要引导企业理性拓展“新电商”业务,根据自身需要,合理布局“新电商”板块,精心准备,精准出手,避免盲目跟风。
7、小微企业要主动整合资源,抱团取暖。河南服装小微企业众多,长期各自为战、无序竞争,导致低效重复生产、跟风销售、产品质量提升缓慢等问题。政府行业要加强引导,出台支持政策,有效落实《河南省应对疫情影响支持中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学习广东、浙江等省对小微企业的帮扶办法,为小微企业“输氧”“供血”。鼓励小微企业进入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和产业集群,形成产业集聚,发挥集聚效应。小微企业可依托众创空间、专业市场、大型企业等,采取分工、分包的模式,承担不同环节的任务,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发挥合力作用,共享订单、共担风险,在降成本、增效率、提质量方面发力,以多种形式的自发联合,实现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