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8-08
还没见到骆修亮之前,想着这位创立骆豪品牌三十多年的集团创始人不是派气十足,就是严肃古板不苟言笑的传统老板形象,可是真正坐在对面接受采访的,却是一位身着中式小立领时尚白衬衣和棉麻9分裤、和蔼可亲的长辈。若非在交谈中时常流露出自信沉稳的气场,以及时不时闪过的睿智眼神,很难把他和一家企业的董事长身份联系起来。
骆修亮虽已过古稀之年,却精神矍铄,对答缜密,对骆豪未来的发展有着清晰的认识。采访中,有员工进来汇报一些决策性的事务,他都沉着冷静给予答复。
一家企业需要处理的事情很多,很难面面俱到,交谈中,骆修亮多次提起“心态很重要”,也是从这个话题开始,他聊起了当年的故事。
发现商机踏上服装路
骆修亮出生在南马雅村,家里四个兄弟姐妹,他排行老二。由于父亲过早离世,他17岁就外出打工谋生,木工、油漆、打矿石,吃了一些苦受了一些累。在打矿放炮的时候,因为导火索太短,炸开的碎石在他右手前臂上留下了终生抹不去的疤痕。很多时候,他把这作为荣誉的勋章,与员工们分享创业的酸甜苦辣。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这个时代也是中国发生剧变的转折路口。
在一次返乡途中,骆修亮碰到了一位老朋友。这位老朋友需要定制300余件夹克外套,正在寻找生产厂家。长年在外打工、信息资源丰富的他为朋友牵桥搭线,促成了这笔交易,后来朋友给了他每件衣服5元的提成。骆修亮突然感觉到,人的命运和际遇多了很多可能性,“你可以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一段艰难起步的岁月
在物资匮乏的那个年代,夹克和西服是绝大多数老百姓的衣着品类。对于服装这个刚需品,市场无疑是巨大的。与其给别人做嫁衣,还不如自己卷起袖子加油干。
骆修亮用之前赚取的1650元,又东拼西凑了一笔创业金,开始了创业之路。但由于缺乏经验,一年下来,辛辛苦苦不说,到头来还亏损了八千多元。重压面前,骆修亮没有放弃,而是总结经验,重新整装待发。
当时,呢料中山装和呢料大衣是老百姓生活中极富诱惑力的“奢侈品”。那时候国内纺织业包括交通、通讯都不发达,他就想方设法买到稀缺的进口面料,做成中山装,然后拿到商场去销售,结果非常畅销。那一年,他不仅还掉了欠债,还有了将近两万元的结余。有了那一次的经历,后来虽然也碰到了一些困难和波折,但骆修亮始终觉得再大的困难都可以克服。
东阳西服制作第一批试水人
1985年,而立之年的骆修亮成立了“浙江磐安玉峰服装厂”,员工30余人,开始摸索和尝试自己生产西装,成为我市西服制作第一批试水人。
1990年,因规模不断扩大,骆修亮在东阳成立了“防军莉斯西服厂”。三年后将原莉斯西服厂更名为“金利达制衣有限公司”,产品从单一走向多元,涉及西服、皮衣、羊绒大衣等高档服装。随着销售额的逐年递增,公司在同行中的影响力逐渐增大,骆修亮着眼于将公司做大做强的发展目标,一个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新型服装企业应运而生。
1996年,骆修亮在上海注册了“上海骆豪服饰有限公司”,并成功注册“骆豪”商标,开始公司的品牌化运作,同年第一家骆豪专卖店诞生,从此骆修亮和他的公司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稳中求胜全新的历史时期。
1997年,骆豪花一百多万元请胡军代言,在中央电视台做宣传,一时间骆豪炙手可热。
骆豪服饰成立以来,明确市场定位和发展目标,时刻关注时代变迁、市场需求,短短几年时间,成为一个集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引领中国社交便装潮流的男装品牌。公司拥有固定资产2.2亿元,员工1000余人,在全国设立了300多家专卖店,公司品牌价值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攀升,骆豪服饰荣获中国服装行业十大竞争力品牌、中国驰名商标、政府特殊贡献奖等诸多荣誉,并成为中国服装协会理事单位。
全力以赴只为做好一件事
如今,骆豪除了ILI&IHI休闲时尚男装品牌以外,还有2017年10月正式启动上线的“一人e裁”私服定制以及职业装团购定制,形成三大主营项目。
从传统裁缝店到私人定制,消费者对精致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骆修亮喜欢这种挑战。他说,“有一天我会退休,但我还是不会离开服装行业。因为这辈子我最大的爱好就是服装。”
回忆起30多年的服装生涯,骆修亮也曾有过转行的冲动,但庆幸的是,最终坚持了下来。那还是2003年的时候,随着快时尚品牌日趋稳步、消费者穿衣风格愈发多元化,东阳服装行业也陷入发展低谷,服装企业压力日益上升。面对市场骤临的寒冬,一些服装生厂商纷纷转战红木、房地产等行业。那段时间,骆修亮辗转难眠,“外界充满了诱惑力,选择真的很难,最终我因为怕辜负家人的支持和骆豪上上下下员工的信任,没有头脑发热。这种选择让我觉得踏实。”
现在工作之余,骆修亮开始腾出更多时间陪伴家人,尽可能回家吃饭,定期家庭聚餐,妻子生日的时候他会送上鲜花。“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奋斗很辛苦,但唯有奋斗者才会实现人生出彩。”